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探究上海当地居民了解侗族大歌的渠道偏好及侗族大歌在沪传承路径,金融科技学院陈桂花、王奕冉、王悠阳于7月5日前往浦东新区曹路社区文化中心与“原心工作室”负责人袁鹰交流访谈。
袁鹰表示,侗族大歌本依存侗族聚居地的节庆、社交、生产场景生长——鼓楼对唱的仪式感、歌班传习的互动性均与社群生活深度绑定,但上海无侗族聚落,使大歌失去“日常化存续”的土壤,更难孕育自发传承的社群氛围。针对侗族大歌的传播困境,袁鹰老师提出“双向扎根”愿景:一方面,链接贵州黎平、从江等地的非遗保护基地,建立“上海-侗乡”文化结对,通过文化周、高校社团合作等渠道将侗族文化更好传播;另一方面,推动侗族大歌进入社区教育体系,让本土孩子在“认知-体验-传播”中成为“新传承者”。
通过本次调研,实践团队了解到上海居民接触侗族大歌的主要渠道与主要受众群体。下一步,团队将为推动侗族大歌在上海的精准传播与活态传承,提供有效数据支撑和传播策略思路,将侗族大歌这一少数民族文化瑰宝持续传承下去。
图文:陈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