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双十一的到来,同学们愉快购物的同时,有不少不法分子也随之趁虚而入,网络诈骗的案例层出不穷。本次分享将从“网络诈骗”展开,希望通过真实案例,进一步提高金科学子们的法律意识和防诈骗意识,学法、知法、守法,做合格守法公民,保护好个人财产安全。
今日故事
2022年3月,某学院学生为兼职加陌生QQ好友,对方让其在淘宝上帮助下单,指导该生绑定银行卡,让其用支付宝扫描发来的支付二维码,扫码却发现自动支付1**4元。“客服”称系统出现错误,商家称资金被冻结,需向账户中转入5000元保证金才能进行退款,该生向对方提供账户转账5000元,询问是否可以退钱,发现被骗,共损失6**4元。
法律小课堂
随着科技发展,在虚拟空间产生的电信网络诈骗也日益变化。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已成为当前造成损失最大,群众反映最强烈对的突出犯罪,从目前犯罪形态来看,一些不法分子已将魔爪伸向美好而单纯的校园。因此,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诈骗防范意识刻不容缓。对于大学生个人,应保护好个人信息,妥善处理有关个人信息的单据票证;警惕转账或索要等事件,在遇到突发情况先核实,运用法律保护合法权益:如果不幸遭遇诈骗,切记留存通话记录、转账记录等证据并及时报警。与此同时,高校也应充分发挥安全教育主导作用,进一步加强学校安全管理,维护高校的安全和谐发展。
相关法律
2022年12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正式施行,这是中国第一部专门、系统、完备规范反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的法律,为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及相关联的违法犯罪提供了有力法律支撑。
总结
习近平总书记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和重要批示要求,通过学习,我们大学生应该将网络电信防范意识提升到国家安全意识层面,树立正确的网络电信诈骗防范观,在此基础上树立正确的国家安全观。法律是我们的“保护壳”,防范电信诈骗要从自身做起,要做到不轻信、多防范,筑牢防诈反诈的坚实堤坝,提升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提高大学生安全使用网络的能力。
文/刘乐湲